找到相关内容461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略论明心见性--元音老人

    不显;性无状貌,非心不明!起用正以显体,明心方可见性。这就是说要见性须从明心上下手,离心无性可见。因为性体无形象,不可见,而心是用,用无相不显,从有相之心用,方可得见无相之性体。上面说过,我人之思想、...;理体虽无相可见,但似无实有,以性空缘起故。二者相辅相成,离体无相,离相无体,故曰:非空非有,亦空亦有,即空即有。吾人非但于一切事相不可执著,倒于一边,尚须透过幻起之事相,明见本真的性体。 《楞严经...

    元音老人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04776544.html
  • 胡五峰的体用思想与佛教二谛思想的比较初探

    疑义〉心以成性章〉  “性也者,天地之所以上也。”〈〈知言疑义〉性无善恶章〉  “性也者,天地鬼神之奥也。”(同上)  由上可知,“性”是‘存有”(Being)的“有”,亦是天命流行之体(性体);故其是...研究》,台北:文化大学博士论文,1996,页42-4 。  [6] 牟宗三,《心体与性体(第二册)》 台北:正中出版社,1985年初版六刷,页438-439。  [7] 徐复观,《中国人性论先秦篇)》...

    曹志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25445845.html
  • 立社念佛万古师

    之至妙,孰能与于此哉?”   这段文的意思是说:三昧的种类很多,在诸三昧中,功德高而又容易进入高境界的,当以念佛三昧为第 。为什么呢?因为,穷尽玄妙达到寂灭境界,即是如来性体。如来性体,任运神妙,...通晓无碍。在念佛三昧中,能看到渊深、凝寂和虚灵的性体,悟证到灵性本原湛明一体,清澈净明,法尔自然。用本心聆听内在的念佛玄妙之音,就可使尘劳挂碍日渐消除,滞塞的执情漫漫融化开朗。如果不是天下最微妙的念佛...

    不详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5585786277.html
  • 徐恒志:学佛随笔

    是动,动则生苦。故人生男女老少,富贵贫贱,无一不动心,终是无一不苦耳!性体如水,心用如波,波有起伏,心有生灭,波心同是终不可得,可知皆一时之幻相耳,只要一觉,顿然光净。此觉体不动,即如波平浪静时,水体...

    徐恒志

    |徐恒志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3/0828541507.html
  • 禅悟与工夫

    变化,却无心旁顾,一任放下,绝不去分别取着。   既悟之后,性体空明,无碍自现,无为而用,当机而断,即境而发,处处合拍,确然不移,法尔天真,顶天立地,巍然不动,其广大的愿行,随缘而自在。   没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91039213.html
  • 所谓无相

    ”。慧能讲述自己的禅法是“无念为宗,无相为体,无住为本”。这里的“无相”是指自己的心识与空(真如实相)契合的精神状态,所谓“于相而离相”,“外离一切相,是无相。但能离相,性体清净,是以无相为体”。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11639374.html
  • 论中国佛教的人性善恶观

    传灯在善恶论中“性之为理,本非善恶”这一命题,往往可能被理解为他放弃了心体、性体本具善恶的台家基调,我们理解为,传灯这一命题,除有实相般若意义上的真如性体超越善恶这一层意思外,还意在强调联系“修事”谈善恶,认为单就真如性体而言,则没有善恶可说。即离开修事,谈善谈恶就毫无意义,但他并没有否定真如性体“所具”的善恶,即他说“本非善恶”并非说“本无善恶”,不具善恶,也就是说他的“非”是“有意义”与“无意义...

    王月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90740721.html
  • 密宗理论之依据

    性体的理论和原则,完全相契。而且《华严经》由龙树大士所出,《大日经》也由龙树(又说为是龙猛)所出。《华严》为唯识学的基本要典,同时也通为密宗的大经。由此而知,后期佛学之有密教,它与龙树菩萨关系的来龙去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2147029.html
  • 《起信论》“一心二门”的思维模式

    净法是“直接地统”,所谓称性功德也。称性即相应心性而起之功德。“间接地统”只是凭依义,虽不离,而实不相应【牟宗三:《心体与性体》(上册),500~501页。】。所以,称为“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,非一非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44853429.html
  • 禅宗思想与盛唐诗歌的“唯在兴趣”

    既是众生唯一具有本体意义的存在,也是众生能够成佛的根据。慧能说:“自性无非、无乱、无痴,念念般若观照。”(郭朋《坛经校释》)他从“性体本净”出发,认为一任主体心性的坦然呈现,当下即是妙悟,即是成佛,而...

    胡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05156254.html